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

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

虞傲之 2024-09-29 生活 20 次浏览 0个评论

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。打开一看,众人都震惊了——这密码谁能破?钱老自己都摸不着头脑。然而,最后还是有人解开了这个世界级难题。
“一张纸条上的密码,指引着中国武器的眼睛慢慢睁开...”
2017年,一位89岁的老人在长沙离世。这个看似平凡的消息,在国内科技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因为,这位名叫高伯龙的老人,就是那个曾让中国自主武器装备开启新纪元的科学家。

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


讲起高伯龙的人生历程,就不得不从20世纪70年代说起。那时,中国虽在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步伐,但在自主导航系统领域,依然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。
作为武器制导的“眼睛”,激光陀螺技术被誉为“制高点”。可惜当年我们对这项技术一无所知,就连基本原理都懵然不知。
正当科研人员陷入迷茫时,钱学森老先生送来了一份重礼。
1971年,钱学森将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整理成两张纸条,神秘交给国防科技大学。这就是后来被称为“钱学森密码”的启蒙秘笈。
当时高伯龙正在这所学校任职。这份特殊“密码”一经传开,引起了巨大轰动。因为它盘踞着激光陀螺的关键理论,是打开新领域大门的钥匙。

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


可钥匙再硬朗,终归需人去开启。高伯龙自诩“钻孔苦力”,愿为解锁“钱学森密码”而努力。
从那时起,他就孜孜不倦地攻关。有时连续几十个小时没合眼;有时彷徨迷津,难以突破;还曾一度走投无路,想放弃...
就在高伯龙几近绝望之际,他灵光乍现 - 钱学森密码采用的是英文,或许通过语言学视角能找到新线索?
果然,经过18个月的夜以继日,高伯龙终于破译了“钱学森密码”的奥秘。这为中国自主研发激光陀螺指明了方向。
尽管有了理论指导,实践的道路仍然荆棘满布。研制过程中,高伯龙面临过无数质疑和困难:
资金短缺、人手紧张,甚至缺少最基础的仪器设备;理论和实践巨大鸿沟,纸上谈兵很容易,可现实往往狠狠打脸;
还有美国对这项技术的封锁和打压...“你们怎么可能赶上我们20年的进度?”

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


危难关头,高伯龙从未气馁。他反复推倒重来,直至1978年终于研制出第一台激光陀螺实验样机,为中国自主导航系统插上翅膀。
不过,这还只是个开始。后来的工程化样机评审,高伯龙的研究小组曾遭遇过一次濒临失败的惨败...
这一挫折,对高伯龙打击很大。但老人家并未就此停滞,而是耗尽最后一口气,带领团队咬牙再战。
终于在1991年,高伯龙研制出了性能卓越的第二代激光陀螺工程样机。这一刻,标志着中国正式跻身世界导航装备先进国家的行列。
高伯龙就如同一颗启明星,为中国的航天航空、雷达导航等领域带来新生。直至今日,激光陀螺已广泛运用于多种武器装备,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“战略明珠”。
高伯龙满怀骄傲地说:“我毕生所学,就是为国家出一分力!”这句话道尽了一代科学家的矢志报国之心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东莞市一辉油压机械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1971年,国防科大意外收到两张小纸条,内容出自钱学森之手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0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